《中国碳标签发展报告(2021~2022)》由中国电子节能技术协会低碳经济专业委员会(中国低碳经济发展促进会)组织编撰,是研究碳标签制度的阶段性成果。本报告归纳、总结和梳理了2018~2022年我国碳标签制度的发展现状,并对其进行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理论探索和案例剖析。本报告共分为总报告、行业篇、调查篇、评价篇、国际借鉴篇、案例篇和附录七个部分。
报告指出,国外已经有相对成熟的碳标签制度,并在多个行业中开展了产品碳标签认证工作。近年来,低碳经济在给世界经济发展带来机遇与新动力的同时,也产生了新的绿色贸易壁垒。中国碳标签制度于2018年开始研究探索,与一些发达国家相比发展较为缓慢,国家层面尚未形成一套成熟的碳标签体系,企业层面未认识到碳标签评价的重要性,消费者也未形成购买碳标签产品的意识。目前,中国碳标签已应用于电器电子、机械设备、建筑材料、农副产品、化工、纺织、固废等多个领域,并且众多产品已出口国际市场,销量同比增幅巨大。
报告总结了碳标签制度的实行对我国经济社会的巨大影响。第一,对企业的影响。对于企业而言,“双碳”目标下的转型是一道必答题。许多企业将不可避免地面临转型所带来的短期阵痛,企业需要设法消除减排过程中增加的成本,增强科技创新能力,并且从中找到新机遇。第二,对消费者的影响。碳标签可以对消费者起到一定的指示作用,帮助其在购买过程中降低搜寻成本,为消费者的购买决策提供必要信息。第三,对国际贸易的影响。一方面,随着国际范围碳标签制度的确立及发展,出口产品成本增加、竞争力降低,在目标市场丧失竞争优势。另一方面,发达国家在实行碳标签制度中具有绝对的话语权,如果强制实行碳标签制度,要求出口到发达国家的产品贴有碳标签,并为此制定十分严格的碳足迹核算标准和认证标准,将会对多数发展中国家的大量产品出口造成极大的冲击,同时碳标签制度也会发展成为一种新型的贸易壁垒,并由此产生贸易争端。
报告建议,中国需要建立统一规范的碳标签制度。第一,统一中国碳标签管理部门和支撑机构,避免“碳标签”乱象丛生;第二,统一中国碳标签标识,形成“国内”互认,进而实现“国际”互认;第三,统一“碳足迹”“碳标签”标准技术规范的制定,研制国家标准或国际标准;第四,统一中国碳标签、碳排放因子数据库,确保碳足迹核算值的准确性。
书籍信息
主编/黄建忠 赵忠秀 李 鹏
ISBN:978-7-5228-0943-4
本书推荐
“
中国作为制造业大国,对碳标签机制的研究不仅能够为实现中国制造业低碳转型提供依据,而且能够为提升中国产品在出口贸易中的国际公平性提供依据。本书通过梳理国际现行碳标签与我国碳标签制度发展状况,分析国际低碳贸易对策,以科学性为核心准则提出我国构建碳标签体系的政策建议。本书的出版对促进低碳产业发展、实现“双碳”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
——中国科学院院士韩布兴
“
碳中和建设是全社会的目标,发展碳标签则是碳中和建设的先驱布局。本书既是“双碳”工作在2020~2021年的耀眼成绩单,也是加强统筹、助力“双碳”目标实现的规划书,能够让读者深化认知、坚定决心,再接再厉构建完善的碳标签体系,谋求碳中和建设可持续,实现低碳与经济双赢。
”
——中国工程院院士马军
专家推荐
●中国工程院侯立安院士
●中国科学院上海高等研究院魏伟副院长
●重庆市质量和标准化研究院舒蜀波院长
冠军推荐
●跆拳道奥运冠军陈中
●乒乓球世界冠军牛剑锋
研创单位简介
中国电子节能技术协会低碳经济专业委员会(以下简称中国低碳委)是应对气候变化、促进低碳经济发展的专业组织机构,前身为2010年成立的中国低碳经济发展促进会。
中国低碳委长期致力于全国低碳试点工作支撑,全面推动碳达峰碳中和各项工作,将统筹和加强应对气候变化与生态环境保护作为重点任务,引导各类资源要素向绿色低碳发展集聚,激发各类市场主体绿色低碳转型的内生动力。为进一步落实国家碳达峰碳中和工作部署,构建统一规范的中国碳标签体系,中国低碳委联合中国碳标签产业创新联盟、山东财经大学中国国际低碳学院、广东省碳标签产业研究院等科研力量,推出低碳发展蓝皮书,旨在为全球生态发展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书籍目录
(上下滑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