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8日,一条“高大上”的喜讯在湛江人的朋友圈传开了——湛江红树林造林项目通过核证碳标准开发和管理组织Verra的评审,成功注册为我国首个符合核证碳标准(VCS)和气候社区生物多样性标准(CCB)的红树林碳汇项目。这也是我国开发的首个蓝碳交易项目,将对实现碳达峰、碳中和作出积极贡献。
红树林是我国重要的蓝碳生态系统,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近年来,湛江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红树林保护修复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多举措修复和保护红树林湿地资源。在全球红树林面积递减的大趋势下,湛江红树林面积逐年递增。
项目发起人、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研究员陈光程博士告诉记者,湛江有我国大陆沿海面积最大的红树林自然保护区,在红树林保护修复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也积极争取社会资金参与。“在项目酝酿探索之初,我们就将湛江红树林造林项目锁定为试点。”他说。
据陈光程介绍,碳交易中的碳排放量或减排量必须经过第三方核证。VCS是全球最广泛的自愿性减排量认证标准,而Verra是管理VCS项目开发的非营利性国际环保组织。碳汇项目通过Verra的批准,相当于获得国际通行的碳交易“许可证”。CCB是对项目减缓、适应气候变化,促进社区可持续发展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多重效益的认证标准,属于一项附加标准。达到CCB标准,意味着在碳交易时会具有更高的市场价值。
2019年,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与广东湛江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合作启动红树林碳汇项目开发工作。该项目对保护区范围内2015年至2019年间种植的380公顷红树林,按照VCS和CCB标准进行开发,预计在2015年至2055年间可产生16万吨二氧化碳减排量。目前,北京市企业家环保基金会与项目开发方已达成合作意向,计划购买该项目签发的首笔5880吨二氧化碳减排量。
广东湛江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副局长张苇表示,湛江红树林造林项目的开发,为促进我国红树林修复项目碳增汇和其他生态价值的市场化提供了范本,对于吸引社会资金投入红树林保护修复、推动海洋碳汇经济发展、实现碳中和等具有积极意义。
“卖碳减排量的钱,可反哺红树林后期管护、社区公共建设等,形成长效稳定的良性循环机制。”张苇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