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全国林草碳汇高峰论坛上,11位“大咖”分享精彩主旨演讲!

发挥林草碳汇优势

助力实现双碳目标

——首届全国林草碳汇高峰论坛主旨演讲摘登



7月1日,中科院院士方精云、于贵瑞等专家学者,国家林草局、国家发改委、生态环境部等有关部门负责人在首届全国林草碳汇高峰论坛上,通过线上线下方式发表了主旨演讲。专家学者们精彩的演讲信息量大、思想性强,内容丰富、观点新颖,为大家深入了解林草碳汇上了生动的一课,也为更好地发展林草碳汇启迪了思路和方向。




专家学者们在首届全国林草碳汇高峰论坛上作主旨演讲

 

01
国家发改委环资司副司长赵鹏高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国务院印发了《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这两个文件为碳达峰碳中和工作作出了顶层设计和总体部署。

 

我们要科学开展工作规划,丰富和增强生态系统碳汇能力,为推动全球环境空气和治理建设,建设清洁美丽世界贡献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

完善林草碳汇计量监测体系,各地有关部门要进一步加大重视和支持力度,规范建设制度,合力推动生态系统碳汇建设。

 

持续扩大森林面积,提升森林质量,加强森林资源保护。有关部门进一步加大支持力度,推进公共规划和森林保护。研究建立健全林草单位参与碳排放与市场交易的机制,研究发展建立林草碳汇资源减排交易平台,建立健全探索价值多元化实现机制。



    


02
中科院院士于贵瑞

中国的“双碳”行动意义重大,是极具挑战的重大任务,需要国家主导、全民参与、涵盖全域、长期持续的中国行动方略,更需要挖掘民间智慧,集成研发增汇技术等科技支撑,巩固和提升森林生态系统碳汇功能的科技保障。

 

森林生态系统是我国陆地生态系统碳汇的主体,具有巨大的碳汇功能与增汇潜力,在国家“双碳”行动中将发挥重要作用。统筹自然保护、生态修复与绿色碳汇的森林生态系统经营管理有利于“双碳”目标实现、美丽中国建设与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在生态系统碳汇领域,研究中国区域的碳收支过程机制、动态演变、地理分布和经营管理,集成评估陆地、水域及海洋生态系统碳汇功能,发展基于生态学原理的自然碳源碳汇演变过程与人为“减、增、保、封”的碳中和举措整合分析理论和方法学体系。


    


03
中科院院士、云南大学校长方精云

“碳中和”是指化石燃料使用及土地利用变化导致的碳排放量与陆地和海洋生态系统碳吸收及其他技术方式固存(CCUS)的碳量之间达到平衡,即二氧化碳净排放为零。

 

碳汇是指通过植树造林、植被恢复等措施,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从而减少温室气体在大气中浓度的过程、活动或机制。我国陆地生态系统存在显著碳汇,但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最大可能的估算值为0.12~0.30 PgC/a。

 

我国陆地未来具有巨大碳汇潜力,2060年碳汇为0.31~0.52 PgC/a,相当于我国1984-1985年化石排放总量,或者相当于近10年我国化石排放总量的16%~18%。

 

未来,我国要实现碳中和的目标,要从减排、增汇两个主要方面开展。针对林、草等生态系统,可以通过构建“宜林(草)则林(草)、适地适种、最优管理”的生态系统管理模式,实现碳汇最大化。


    


04
生态环境部气候司司长李高

近年来,我国林草碳汇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碳排放权交易取得重大进展,适应全球气候变化工作揭开新篇章,为推动全球气候治理作出中国贡献。

 

下一步,我国还将强化森林碳汇,加强现有森林资源的保育,响应世界经济论坛发起的“全球种植万亿棵树”领军者倡议,力争10年内种植、保护和恢复700亿棵树,努力完成2030年森林蓄积量比2005年增加60亿立方米的目标。

 

“十四五”时期,我们将积极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建立完善有利于林草碳汇发展的市场机制,支持开展林草碳汇的相关科学研究,支持加大林草碳汇能力建设和宣传力度,引导全社会共同树立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与行为能力,助力林草碳汇发展。


 

 

05
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主任徐华清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我国实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战略探索,走出了一条符合国情的低碳发展道路。

 

下一步,我们将实行全面节约战略,把节约能源资源放在首位;强化政治站位,坚决抑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严控火电项目和煤炭消费增长,推动煤炭消费尽早达峰;大力发展新能源,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统筹产业能源科技消费四大革命,支持新能源汽车加快发展;持续巩固提升碳汇能力,开展碳汇能力巩固提升行动;以降碳为生态文明建设重点战略方向,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建立完善碳市场和碳定价机制,推进碳排放权市场化交易;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部署低碳前沿技术研究实施突破;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提高对外合作与开放绿色低碳水平。


    


06
国家林草局生态司一级巡视员郭青俊

林草碳汇是国家实现碳中和的“压舱石”,是国际履约的重要支撑。从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定义来看,国际关注的是人为活动导致的碳源及碳汇变化。IPCC温室气体清单是每个国家气候履约的基础,在能源活动、工业生产过程、农业活动、LULUCF、废弃物处理五个领域中,LULUCF关注土地利用变化对森林的影响导致碳源碳汇变化,也是清单中唯一可能提供碳汇的部分,理清生态系统碳汇与IPCC的关系,有助于我们应对挑战。

 

“额外性”是林草碳汇的生命力。在“双碳”目标中,国家需要的是新增的减排量和新增的碳汇量,要正确认识林草碳汇项目,把握“国之大者”定位,采取有力措施,加强战略研究、合理采伐利用、完善政策支持、抓好试点示范,对标国际标准,讲好中国故事,提升林草碳汇能力。


 

 

    

07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原院长刘世荣

森林是巨大的碳库。近年来我国通过保护现有森林,加大人工林改造,加强中幼林抚育和退化林修复等方式扩大新造林面积,调整优化林分结构,增加混交林比例提高森林质量,推行以增强碳汇能力为目的的森林经营模式,多途径保碳、扩碳、增碳、加大碳资源化利用,提升森林生态系统碳储量与碳汇,持续提高森林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以及对气候变化的抗性和恢复力。

 

为实现碳中和目标,我们要持续加大碳资源化利用,以增加木质林产品碳储量,实现碳汇转移,积极应对森林固碳增汇挑战,发展森林多功能经营,恢复森林景观,探索碳汇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推进林业碳汇交易。


 

 

    

08
福建省林业局副局长刘亚圣

作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孕育地和实践地,福建省始终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统领生态省建设实践,一任接着一任干,在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方面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近年来的创新举措包括:创新智库支持,建立评审专家库、开放碳汇方法学、培育骨干力量;创新交易渠道,实施会议碳中和、探索场外碳汇交易、创新生态司法实践;创新碳汇金融,成立碳汇专项基金、创新碳汇融资模式、创新开展林业碳汇保险。

立足新发展阶段,建议界定碳汇产品的外延,完善计量监测方法;降低碳汇估值核算成本,增加审定核证机构;建立充分的碳汇交易市场,建立健全交易机制。


 

 

 

09
中国科学院大学常务副校长王艳芬

目前已有超过130个国家和地区提出了“零碳”或“碳中和”的气候目标。事实上,草原生态系统也储存了大量的碳,具有碳汇功能,需要全面评估其库容、现状与潜力。而发挥草原碳汇功能的关键在于加强碳库稳定性研究、降低评估的不确定性。因此,迫切需要摸清草地碳库总容量,尤其需要加强植物地下碳储量、动物碳储量和土壤无机碳储量及其阈值。

 

具体举措包括:进一步加强草地生态系统动态检测能力,实现对草原生态系统状态的动态评估和对草原碳汇的预测,同时有针对性地提出有利于草原增汇的生态工程和生产管理措施。

 

 

    

10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院长何平

据不完全统计,地方森林涉及10亿人,占全球森林面积1/4,每年提供的产品和服务总价值约合750亿至1000亿美元,并带来一系列经济、环境、社会、文化和精神方面的回报。

 

双碳目标下,林业生态价值更大。然而,虽然目前自愿减排的林业碳汇项目试点较多,但真正纳入强制碳排放权市场的不多,林业碳汇项目供给成本高,供给不足,没有形成碳汇的市场定价机制。为此,建议推动森林采伐制度的变革,发挥市场作用激励林业科学采伐,充分释放林业的生态价值;建立完整的核算体系与碳交易制度、发展符合我国国情的配额测算方法学与合理的分配方法。


 

 

 

11
北京绿色交易所总经理梅德文

自愿碳减排市场规模化工作组于2020年9月成立,目标是提升自愿减排市场的规模化和效率,宗旨是汇集价值链上所有利益相关方,并就自愿减排市场面临的最紧迫的痛点问题提供行动建议。该工作组目前已有250多个成员机构。

 

林业碳汇项目具有良好的生态、社会及经济效益,市场需求大、价值高,开发类型多样,但开发难度大、周期长。截至2021年12月,全国碳交易试点市场CCER累计成交量4.43亿吨,成交金额突破40亿元。

 

林业碳汇CCER项目开发要点为是否符合碳汇项目的主要目的、是否符合国家对碳汇项目的适用条件、实施碳汇造林活动前是否对造林地点进行过造林地调查与基线调查、项目材料是否有效齐全等。 


 

 


来源:三明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刘莉婷  卢素平  陈睿  林馨怡/文 周志鸿/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