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对民航业来说是一场硬仗。《“十四五”民航绿色发展专项规划》提出,到2025年,民航发展绿色转型取得阶段性成果;到2035年,民航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体系趋于完善,运输航空实现碳中性增长,机场二氧化碳排放逐步进入峰值平台期,我国成为全球民航可持续发展重要引领者。
民航是蓝天上的行业,推动民航绿色发展是彰显中国负责任大国形象的必然之举,绿色发展亦是提升中国民航竞争力、拓展民航发展空间的关键要素。为贯彻绿色发展理念,推动行业加快完善绿色民航治理体系,深入实施低碳发展战略,2月28日,以“低碳发展 推进民航绿色转型”为主题的“民航智见”第十四期线上会议召开,聚焦构建民航运输与生态环境和谐共生格局。
面对压力
在绿色转型中实现更大发展
当前,全球航空业绿色低碳转型发展进程不断加快。国际民航组织通过了国际航空的碳抵消和碳减排市场机制,欧美出台了包括可持续航空燃油使用目标和碳税在内的一系列法案,中国民航也已迈出绿色转型坚实步伐,力求在绿色转型中实现更大发展。
中国民航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
教授 赵凤彩
国际航空减排目标和措施机制的全球化实施,给民航业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压力和挑战。
虽然中国民航运输吨公里排放与美国等发达国家的差距并不大,但从机队规模和运输周转量全球占比,以及载运率、空中及地面运行效率和盈利能力等综合比较来看,我们整个系统的运行效率还有一定提升空间。
目前,我国民航仍处于发展期,机队平均机龄较短,基础设施比较新,具有一定锁定期特征,调整起来比较困难,行业减排空间有限。与欧美相比,中国民航绿色低碳转型发展面临着更大的压力和挑战。未来,在全球航空减排目标的助推下,我们无论是通过更新技术、使用航空可持续燃料(SAF),还是购买合格的排放指标以实现减排目标,都会提高行业减排成本。这些都是挑战。
中国民航正处于发展期与低碳转型期的叠加期,要实现绿色低碳转型发展,最好的办法就是通过提质和增效向高质量发展转型。提质就是通过更高质量地匹配和平衡供给和需求,实现资源和能源的更高效利用,降低环境负外部性。增效就是减少吨公里油耗和排放,提高碳生产率,提高行业整体效益。从政策激励角度来说,需要将过去以航线补贴为主的激励政策转变为对绿色低碳技术创新、运行效率提升和SAF技术应用的激励。其中,系统提升行业整体运行效率是实现民航业绿色低碳发展的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