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碳园区的进化之路

近年来,政府先后制定出台了关于建设生态园区、绿色园区及低碳园区的相关政策文件和配套激励机制,在推动园区绿色化转型方面起到了重要的引导和促进作用。随着国内双碳实施方案的深入与细化,园区必将伴随着社会的结构化转型一起,不断朝着高质量发展的方向迭代升级。

园区的完全零碳化将会是我国园区迭代升级的必然选择和最终目标,但建设零碳园区的目标并非一朝一日能达成,在此之前,园区还需经历一系列的动态发展及优化迭代过程。


1、初级:低碳园区

低碳园区,在边界明确的区域内,以绿色规划为统领,平衡发展需求与控制碳排放问题,突出低碳发展主线,有效控制和削减区域内碳排放总量。

如何实现?

从结构上构建低碳园区,对园区的产业、企业、产品、基础设施和服务进行低碳优化,并建立相应的低碳评价体系。同时运用智能管理系统对园区能耗和碳排放进行管理优化。

根据园区产业及能耗情况,逐步增加光伏、风电等绿电进行供能补充,并逐步增加绿电比例。对于园区能耗高的设备和工艺进行低碳优化,提升能效。

根据园区布局,优化交通结构,增加绿化面积,提升固碳能力。针对园区建筑,现有建筑低碳化改造,新建建筑满足绿色建筑2星标准。

同时对园区内宣传低碳理念,提倡节约和废弃物循环利用,实现低碳生活、低碳办公。


2、中级:近零碳园区

近零碳园区,即在低碳园区的基础上,兼顾经济高质量发展及持续有效降低碳排放强度,通过减源. 增汇及贡献零碳能源等综合措施,实现碳排放总量及单位产能碳排放量大幅度下降,净碳排放总量不断减少且趋于零的动态目标。

如何实现?

园区建立数字化的能耗和碳排放监测系统,因地制宜构建绿电微电网系统,直接供应园区使用。

园区交通运输以电动、氢能等新能源运输工具为主,充分配置相应充能设施。

继续提升绿色建筑节能水平,实现建筑超低能耗。

继续提升固碳能力,使用立体化绿化加强园区固碳生态系统。

建立资源循环利用和共享的平台,鼓励园区环境、能源等基础设施共享,打造共享生态和文化,营造积极降碳氛围。


3、终极:零碳园区

零碳园区,即不影响经济高质量发展、生态文明高水平建设的基础上,通过“产业低碳、设施零碳机制减碳、生态固碳”的方针实现园区内碳排放动态为零的目标。

在零碳园区和近零碳园区的基础上,从宏观上优化区域产业分工和布局;在园区内部,充分利用数据化管理平台对园区进行实时监控、数据反馈、调度控制、能耗分析、前瞻优化等,实现可视化、智能化、精细化的管理。

园区充分使用绿电,并结合智慧微电网实现能源梯级利用、数字化能源网络实现零碳排放。 建设集约高效、新能源智能交通运输体系。 对于园区建筑,从材料、建设、使用的全生命周期的碳排放进行核算,提升节能建筑水平,实现建筑全生命周期超低排放。推进园区内人工固碳技术系统化规模化应用,与生态固碳相结合,实现动态零碳。




园区内资源统筹管理,形成物资、能源和信息相互交换的高效网络和完善的共享平台。全方位展示和宣传零碳园区的实践意义和基于现有最新技术的零碳生产办公生活实践,以及应对气候变化方面的努力和成果,定期向公众开放参观。同时依托园区打造面向公众的零碳宣传教育平台矩阵,营造全民参与的零碳转型氛围。

金融方面,以园区为平台组建或对接绿色信贷、债券、基金等,为园区企业提供绿色金融支持,吸引双碳领域各资本参与园区和企业成长和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