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6月27日,2023中国碳标签主论坛圆满闭幕。论坛围绕“碳标签引领全球低碳经济”主题,聚焦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目标,对推动我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及构建国际贸易碳壁垒应对对话机制具有重大意义。为贯彻落实《工业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关于严格能效约束推动重点领域节能降碳的若干意见》、《关于“十四五”推动石化化工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等绿色低碳政策,加快化工行业节能降碳,推进化工行业高质量发展,6月28日,分论坛—碳标签助力化工产业降碳增绿成功举办。本次分论坛的主题是“碳标签助力化工行业降碳增绿”,旨在探讨碳标签如何推动化工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化工行业作为国民经济中一个重要类型,是实体经济的根基,是支撑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产业和赢得国际竞争优势的关键领域,应优先开展化工行业碳足迹、碳标签工作。与会科研专家和企业家代表,分别从理论创新、数据支撑、标准构建、实践探索、机制统一等方面开展热烈讨论,并发表各自观点。中国科学院上海高等研究院副院长魏伟指出,我国能源结构复杂、化工产业布局齐全、产品种类丰富、技术水平不一,开展化工产业任务重、难度大、影响深,围绕化工产业的产品碳足迹评估工作本身是一个系统性大工程,不能一蹴而就,需要分产业、分阶段、分层次逐步推进和实施。亨斯迈聚氨酯(中国)有限公司亚太区战略市场部总监李涛指出,亨斯迈作为全球领先的特殊化学品企业,非常重视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制定。在助力产业链实现“双碳”目标方面,他提出了独特的观点,即“加1减N”的理念。“加1”就是在聚氨酯建材的原材料生产端,通过技术创新在生产环节减少碳排放;“减N”就是将材料创新技术应用在多个下游领域,包括建筑、汽车、消费品等,帮助下游产业减少碳足迹。在圆桌论坛环节,中国科学院上海高等研究院正高级工程师沈群、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首席科学家田亚峻、亨斯迈聚氨酯(中国)有限公司亚太区市场战略总监李涛、北京首钢朗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晁伟、中科三清科技有限公司总裁秦东明、中国电子节能技术协会低碳经济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董伟对化工产业的低碳发展表达各自的观点和看法,并对碳标签未来发展给予了高度肯定。2020年我国化工行业总碳排放量达13.4亿吨,其中直接排放约5.88亿吨,约占全国能源碳排放比例的10%以上。化工产业本身的高能耗高碳排特点,面临着国内碳排放交易和国外碳贸易壁垒压力。同时,作为产业链最上游,化工产品碳足迹数据是其他行业碳足迹评价的基础和前提。中国作为全世界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当中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有条件建立具有全球话语权的国家产品碳足迹数据库,而化工产业数据库是国家碳足迹数据库的核心模块,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影响。因此,应尽快启动化工产业碳足迹、碳标签工作,推动化工产业绿色低碳转型,助力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