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足迹碳标签服务企业行系列之济南暨第1期“企业如何在双碳转型过程中可持续高质量发展”研讨会顺利举行

0d68e7013a9e2e722366521dc4c17ad.png

11月8日-9日,由中国电子节能技术协会低碳经济专业委员会、中国碳足迹碳标签评价信息服务平台主办,济南市凤凰新能源研究所承办的碳足迹碳标签服务企业行系列之济南暨第1期“企业如何在双碳转型过程中可持续高质量发展”研讨会在济南市顺利举行。本次培训研讨会通过专家讲座、案例分析、互动研讨等形式,搭建交流与合作的平台,为企业提供碳足迹评估、碳标签认证等方面的专业指导,助力企业把握双碳机遇,探索低碳发展路径。

图片1.png

国务院研究室中国政策专家库成员、中国电子节能技术协会低碳经济专业委员会秘书长、碳中和大数据研究院院长李鹏,中国电子节能技术协会低碳经济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邬彩霞,中国低碳智库专家成员王国鑫,出席本次培训研讨会。国家检验中心山东办主任、国家矿山计量站山东站站长、济南市凤凰新能源研究所理事长杨智涛,济南市凤凰新能源研究所所长范镇锋以及认证评价机构、第三方审核机构的从业人员,政府管理部门工作人员,及行业龙头企业和链主企业海信视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邦得集团、信发集团有限公司、山东桑乐集团有限公司、通亚汽车制造有限公司、山东昊华太阳能有限公司、河北京兰水泥有限公司、山东雷力电驱动科技有限公司、山东恒峰电器有限公司、德州万联海通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山东天工岩土工程设备有限公司、青岛海纳特船舶设备制造有限公司、山东三矿电气有限公司、山东百华鞋业有限公司、山东环泰环保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等单位代表参加培训研讨会。本次培训研讨会由济南市凤凰新能源研究所崔士兵主持。

图片2.png

11月8日上午,本次培训研讨会正式召开。邬彩霞、杨智涛先后做开班致辞。随后,邬彩霞围绕关于“国际贸易的绿色化趋势”与“碳关税的应对策略”展开了讲解,从介绍全球碳市场发展及规模、解读中国碳市场建设政策背景,到分享中国碳市场发展与实践,再到有针对性地分析重点行业碳减排潜力,为企业结合现状突破现有绿色贸易壁垒,提出低碳转型发展路径,并适时地做出适合自己的战略调整提供了有力的科学理论依据。

图片4.png

11月8日下午,王国鑫以“碳核查与碳标签评价案例”和“标准化体系建设助力实现双碳目标”为主题开展授课,主要介绍了碳足迹基础知识、碳足迹核查方法与标准、碳足迹核查报告编制方案、标准化助力双碳的政策等内容,并详细讲解了碳足迹核查工具及监测装置使用。最后,他总结了碳足迹的基本概况,为企业实施碳足迹核算提供了有效建议与参考案例。

图片5.png

11月9日上午,李鹏分别围绕“碳标签评价与市场化推广”、“碳足迹/碳标签评价技术管理”、“典型行业碳标签评价案例解析”以及“绿色低碳供应链赋能企业高质量发展”展开讲授。他指出,面对全球绿色贸易壁垒,碳标签应对全球贸易的“绿色通行证”。我们将与全球产业伙伴共同努力,通过“碳标签”引导企业减碳、管碳、用碳,推动企业实现商业价值、社会价值和环境价值的统一发展,助力用能企业节能增效,加速绿色低碳转型。

图片6.png

11月9日下午,围绕“企业如何在双碳转型过程中可持续高质量发展”主题,立足碳足迹碳标签体系建设实际情况与有关政策,紧密围绕国际贸易的绿色化趋势、碳关税的应对策略、碳足迹/碳标签体系建设与市场推广等重点领域进行交流探讨。会上,海信视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代表邵淑红以及邦得集团代表帅育斌以案例分享的形式,向与会者详细阐述了产品碳标签在企业低碳转型过程中的重要作用。邵淑红表示,产业绿色化发展已成为必然趋势。绿色发展将为清洁生产和节能环保领域形成产业链供应链优势带来新机遇。未来,还应该加大制造业绿色化转型支持力度,助力双碳目标的实现。帅育斌同样强调了产品碳标签在邦得集团低碳转型战略中的核心地位。他认为,产品碳标签不仅是企业承担环保责任的闪亮徽章,更是企业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重要筹码。

图片7.png

碳标签可作为我国低碳发展与践行的试金石,因此,应在现有国内外碳标签标准的基础上积极开展碳标签的制度研究工作、社会调研工作、各行业领域的实施调研工作,集中社会各界力量完善碳标签体系,构建有利于统一碳市场的评价规范,推动适应我国产业高质量发展及贸易碳壁垒应对对话机制,为寻求双碳目标驱动行业变革的创新解决方案提供有力探索。


本次培训研讨会旨在聚焦时下国内国际热点话题,围绕前沿绿色创新技术,探讨企业先进做法,搭建政企绿色交流平台,从多方面为企业梳理低碳发展思路,助力企业突破绿色贸易壁垒,帮助企业找到低碳发展路径,助力区域绿色高质量发展。今后,中国电子节能技术协会低碳经济专业委员会也将持续立足国际视野,把脉低碳动向,全面推动碳标签标准化体系建设、推进中国碳足迹碳标签评价信息服务平台碳标签评价工作、促进低碳人才培养、建设碳足迹基础数据库,赋能低碳贸易、生产生活和消费,助力中国绿色低碳事业全面迈入高质量发展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