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排放统计核算制度及省级温室气体清单编制分论坛成功举办

为全面落实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完善碳排放统计核算制度”要求,建立统一规范的碳排放统计核算及温室气体清单编制体系,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统计核算部在浙江衢州举办的首届应对气候变化行动论坛暨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碳达峰碳中和专业委员会2023年会上承办了碳排放统计核算制度及省级温室气体清单编制分论坛,来自国家及地方研究机构、清单编制单位、地方主管部门、高校智库等代表及专委会会员60余人,围绕碳排放统计监测、清单编制、核算核查及地方实践开展了深入的交流与研讨。


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主任、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碳达峰碳中和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徐华清在致辞中指出,碳排放统计核算及温室气体清单编制是做好应对气候变化工作的重要基础,是制定政策、推动工作、开展考核、谈判履约的重要依据。国家气候战略中心自成立以来,持续围绕应对气候变化国内履约、清单编制、统计、监测、核算、报告、核查、考核等主责主业,开展深入研究,持续做好国家信息通报、两年更新报等国家履约报告编写的技术支撑工作,并从2016年开始正式启动中国应对气候变化数据手册编撰工作。下一步,中心将与各方继续合作,扎实做好碳排放统计核算制度、温室气体清单编制、国家排放因子库建设等相关工作,助力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履约。


论坛由国家气候战略中心总经济师张昕主持。国家气候战略中心原副主任苏明山在“碳排放强度核算和省级温室气体清单工作回顾和启示”主旨演讲中,围绕我国在气候公约下国家温室气体清单编制、碳排放强度指标核算发布机制、重点行业企业碳排放核算报告核查、省级温室气体清单编制、人才队伍和支撑平台建设五个方面的工作进行了全面回顾,并提出启示和相关建议。


清华大学地球系统科学系副系主任张强在“多尺度排放清单模型与中国碳排放核算”主旨演讲中,介绍了多尺度排放清单模型核算边界、数据来源、计算方法以及敏感性分析,为预测中国未来不同排放情景提供了数据支撑。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碳中和研究中心主任刘毅在“基于大气观测的碳排放计算”主旨演讲中,分享了采用“自上而下”的大气观测,结合多元数据同化和地球系统模型得到人为排放计算结果,支撑“自下而上”清单校核,实现全国碳汇动态评估和预测。刘毅还介绍了国内外温室气体卫星现状及发展,分享了碳卫星对城市人为排放信号识别和城市碳排放的监测能力。


国家气候战略中心统计核算部副主任王田在“碳排放统计核算国际履约最新要求和我国实践”主旨演讲中,全面介绍了《巴黎协定》下增强透明度框架模式、程序和指南对发展中国家温室气体清单编制及国家自主贡献进展追踪的要求,并结合我国现有实践提出了存在的差距和改进建议。


圆桌讨论由中心统计核算部王田副主任主持,国家发展改革委能源研究所研究员朱松丽、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员董红敏、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研究员朱建华、广东工业大学碳中和与绿色发展协同创新研究院执行院长曾雪兰、浙江发展规划研究院能源与环境研究所高级工程师陈丽君等专家参与了讨论。各位专家分别从能源、农业、林业等清单领域及地方清单编制实践角度分享了对碳排放统计核算制度与省级温室气体清单编制的思考,并围绕更好支撑碳排放双控、加强国家与地方清单衔接、加快省级清单指南方法学修订等方面进行了交流并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